<mark id="bdpls"></mark>
<acronym id="bdpls"></acronym>
<ruby id="bdpls"><option id="bdpls"></option></ruby>
    1. <strong id="bdpls"></strong>

        <track id="bdpls"><menu id="bdpls"></menu></track>

      1. <ruby id="bdpls"><table id="bdpls"></table></ruby>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醫院名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以下簡稱阜外醫院),是國家級三級甲等心血管病??漆t院,也是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所在地,以診治各種復雜、疑難和重癥心血管疾病而享譽國內外,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和集醫療、科研、預防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國家級醫學研究與教育中心。 醫院始建于1956年,2009年中央編辦批復成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形成“中心—醫院”一體化格局。醫院分為臨床醫療區和預防研究區。臨床醫療區(阜成門外院區),總用地面積5.5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7萬平方米;預防研究區(門頭溝西山園區)總用地面積7.3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目前為3.7萬平方米,未來將達到9.2萬平方米。 醫院設有36個病房,26個手術室(其中包含5個復合技術手術室),17個導管室,1521張編制床位數,實際開放床位數1291張。在職員工3571人,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440人(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同時,配備有血管造影機、雙源CT、核磁共振、PET-CT等與世界接軌的醫療科研設備。 醫院融入大量影像、網絡和信息技術打造的可視化手術平臺,便于術者在手術中隨時掌握所需決策依據,為精準治療提供保障,并為遠程會診、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等提供了有力支撐;手術室自動發衣系統、對接醫囑的智能藥柜等的使用,改善了工作流程,以現代化、信息化手段提升醫院管理效率,真正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數據化”全覆蓋的現代化醫院。 醫院科學合理地調整學科配置及規模,以整合醫學為視角,堅持以心血管疾病防治為主,協調規劃與發展相關重點學科。醫院現有臨床中心20個,涵蓋心血管病內科、外科疾病診療中心、實驗技術平臺以及心血管疾病相關疾病診療中心。 醫療方面:堅持做“醫療技術和質量排頭兵”,嚴把醫療質量關,不斷拓展新技術,竭誠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一流的技術”和優質安全便捷的服務。 2011年,醫院外科手術量和內科PTCA手術量創歷史新高,全年共完成外科手術10107例、PTCA 10649例,成為世界僅有的內、外科手術量均突破萬例的特大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至此,醫院年手術量持續增長:2019年全年門診801379人次,急診31952人次,急診危重癥搶救24121人次;實有床位1275張;出院74519人次,床位周轉58.45次,床位使用率101.31%,平均住院日6.35天,死亡率0.18%。住院外科手術14808人次,內科介入手術52720例、射頻消融691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術2617例。在醫療服務數量持續增長同時,醫院始終保持“阜外”在國內心血管疾病領域的品牌優勢,醫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轉歸情況、手術死亡率、病床周轉率等多項醫療數量和質量評價指標在全國心血管疾病??浦芯琶谝?,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之一。 在北京地區多次開展的18所三甲醫院評比中,醫院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高血壓?。ǔ扇耍┧膫€病種醫療質量和醫院效率綜合評估分數均排名第一;第三方機構“門診患者體驗與滿意度”總分排名第一。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最佳醫院??坡曌u排行榜》中我院心血管病、心外科均連續十一年蟬聯第一。 建院初期,阜外醫院開展了胸廓成形術、肺切除術、食管癌切除術以及低溫直視與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填補了我國技術空白。文革期間,開展了我國第一例室壁瘤切除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人工生物瓣置換術等新技術,奠定了“阜外”在胸心血管外科領域的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醫院陸續開展國內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內溶栓治療、Bentall術、大動脈調轉術、急性心肌梗死及并發心源性休克的直接PCI、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裸支架)、不停跳非體外搭橋術、雜交冠狀動脈血運重建術,國際第一例大動脈雙根部調轉術、雜交技術治療新生兒室間隔完整型肺動脈瓣閉鎖等諸多新技術。近十年來,醫院在不斷推進醫療技術創新理念的引領下,開展了國內第一個可植入式人工心臟臨床試驗、國產自主研發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亞洲首例經皮左室輔助(impella)、國內第一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在世界首創多項一站式雜交技術治療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病新技術(雜交技術治療左主干+三支病變、新生兒肺動脈閉鎖),且自主研發的FW-2型軸流心室輔助泵在國內率先開展臨床試驗,并在國際上首次采用3D打印技術經皮穿刺下腔型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將中國心血管病的治療提升到國際領先水平。 科研方面:打造國家級科研基地,搭建創新研究體系,開展創新性的臨床和基礎科研工作。 我院現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心血管藥物臨床......[詳細]
        聯系電話

        010-68314466,010-88398866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北禮士路167號

        醫生團隊
        • 楊躍進[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他擅長冠心病的診治和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構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護;心血管病急癥的救治和疑難病癥的診治;心力衰竭的防治;以及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的技術。...詳情

          從業經歷
          楊躍進,男,1958年3月生。1982年12月畢業于蘇州醫學院醫學系,獲學士學位;1984年9月至1989年9月在醫科院協和醫大研究生院,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3年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臟病研究所心內科進修,獲Fellow證書;1997年7月至12月赴美國Stanford大學醫院冠心病介入中心進修。1993年5月和1996年5月曾兩次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1998年獲得博導資格;2000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4年7月起受聘于阜外醫院心內科醫療副主任。楊躍進教授作為中青年心內科專家,既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又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擅長冠心病的診治和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構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護;心血管病急癥的救治和疑難病癥的診治;心力衰竭的防治;以及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的技術。針對心血管病領域里前沿問題,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他曾負責主持和承擔了醫科院、衛生部、國家教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以及科技部“863”、“十五”攻關和公益基金分課題共10項。在國內率先進行了超聲心動圖定量評價冠心病患者左室整體和節段功能的方法及應用研究;率先開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構防治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并觀察了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劑(TIMP)在間質膠原重構中的調節作用;率先開展了小劑量多巴酚丁胺和異舒吉單用及合用的藥物負荷超聲心動圖試驗對冠心病陳舊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伴有左室收縮功能嚴重減低患者存活心肌的檢測和識別研究;率先開展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血管內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護作用的研究。楊躍進教授已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獎、醫療成就獎和全國優秀論文獎8項;并于1999年獲得中國醫學論壇報評選的美國賽克勒基金青年醫師年度獎。已在國家級和國際級專業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50余篇?,F兼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心血管病委員會和老年病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青年獎的評審委員;《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國循環雜志》、《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中國醫刊》、《中華老年心臟血管病雜志》、《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和《中國疑難病雜志》的編委、副總編;以及《中華醫學雜志》、《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華內科雜志》和《中國醫學科學雜志》(英文)的審稿人。...詳情
        • 高潤霖[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心內科,特別是冠心病臨床、各類心絞痛病理生理和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等...詳情

          從業經歷
          高潤霖,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首席專家、資深顧問專家。男,(1941.5.--),河北唐山人。1965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1981年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1985-1986年在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進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院(所)長,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心血管內科首席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并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亞太介入心臟病學會前任主席、美國心臟病學院院士(FACC),以及中華醫學雜志總編輯、中華心血管病雜志名譽總編輯、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和中國循環雜志副總編輯、中華內科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和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等雜志編委。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并擔任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高潤霖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其主要研究方向為冠心病、介入心臟病學,為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先驅者之一,多年來致力于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普及、推廣和規范化,積極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倡導多中心協作研究,為我國介入心臟病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國內首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發心源性休克的急診介入治療,使病死率明顯降低,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首先報道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藥物洗脫支架置入術及血管內放射治療預防再狹窄的臨床應用。近年來產學研結合,致力于介入器材國產化和新型降解性藥物洗脫支架研究。高潤霖針對介入治療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再狹窄的機理及預防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主持的蛋白涂層支架轉基因技術獲美國和中國專利,另外在冠心病臨床、心絞痛病理生理和治療、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及新藥臨床試驗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果。作為主要研究者完成多項國產新藥和藥物洗脫支架的臨床試驗,作為國家協調人參加多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4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140余篇。主編和參編專著9部。培養碩士生4名,博士生15名,博士后2名,在讀博士生1名。...詳情
        • 陳紀林[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冠心病介入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陳紀林,男,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問專家。1976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1981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碩士學位,先后赴意大利、荷蘭等國家進修,1995年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至2002年擔任冠心病研究室主任,2003年至2009年擔任冠心病診治中心主任。社會兼職有:中華醫學會介入培訓中心副主任委員,中國循環雜志常務副主編,醫心評論雜志主任委員等。從事冠心病領域研究近三十年,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160余篇,主編醫學著作3部,參加10部醫學著作的編寫工作。先后榮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北京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榮獲中國醫學科學院醫療成就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中美施貴寶醫學發展基金心血管病學一等獎1項;2002年度獲衛生部頒發的優秀醫師二等獎(吳楊獎)。主要臨床和科研工作成績如下:(1)1983年發現混合型心絞痛的一些臨床類型早于國外文獻(1985,Maseri)并提出缺血疊加效應是導致勞力型心絞痛患者心絞痛閾值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2)發現和率先提出(1986年)變異型心絞痛發作后出現T波倒置是較常見的心電圖表現,可作為該型心絞痛的重要診斷線索。(3)發現和提出(1992年)90%左右的冠狀動脈固定性狹窄是勞力型心絞痛患者產生自發型心絞痛發作的臨界性狹窄,對臨床醫師判斷此類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重要的提示作用。(4)對臥位型心絞痛發病機理和治療提出不同于國際傳統認識的新觀點:①臥位型心絞痛應屬于勞力型心絞痛,不應歸入自發型心絞痛(1983年);②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傳統上認為的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1992年);③采用β-受體阻滯劑聯合血管擴張劑作為該型心絞痛的首選治療藥物,取代傳統的強心、利尿治療產生滿意的治療效果(1992年)。(5)根據104例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脈造影資料提出無ST段抬高的AMI也存在再灌注治療的問題,急診介入治療應是首選治療(2001年)。(6)國際上首次提出(2002年)下間壁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診斷標準。(7)提出加強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和穩定斑塊的重要措施,并建立了相關的動物模型。(8)在無國外相關報道的情況下,采用切割球囊+金屬裸支架治療冠狀動脈開口病變取得滿意的療效。既使在藥物支架廣泛應用的時代,對于不能長期耐受雙抗血小板藥物或對于大于75歲的老年患者,上述治療方法仍然是不錯的選擇。(9)提出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新分型(2003-2005),與國外分型相比該分型不僅好記,思路清晰并且對冠心病分叉病變的介入治療有明確的指導意義,該分型已被國內外專家所引用。(10)在冠心病介入治療的臨床實踐中,對于一些特殊的前降支開口病變提出了兩種支架置入的方法,分別命名為“接力”式支架置入方法(implantingstents with relay method)和支架與球囊對吻的支架置入方法(stent kissing balloon,SKB),其遠期療效有待臨床長期隨訪證實。(11)提出冠狀動脈臨界病變介入治療的新思路(2013),即篩選出此類患者臨界病變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采用積分方法決定是否行介入治療(PSCD積分)。該項研究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但其可靠性仍需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詳情
        • 陳在嘉[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心血管病...詳情

          從業經歷
          陳在嘉,女,1928年出生,江西黎川人。先后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助教、主治醫師、內科副主任、副研究員、冠心病研究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資深顧問專家。從事心血管病醫療研究50年,對冠心病有較深造詣,共發表論文245篇,其中67篇為第一作者,主編《臨床冠心病學》、《冠心病》,曾任《中華心血管病雜志》副主編,現任《中國循環雜志》主編,曾兼職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臨床醫學委員會委員、阜外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蒲性@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共三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項,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多項。曾四次評為北京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199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曾獲北京教學二等獎成果獎和北京市高教局優秀成果獎。1991年起獲國家特殊津貼。...詳情
        • 張奎俊[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射頻消融治療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臟起搏器植入術...詳情

          從業經歷
          張奎俊,男,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醫師,教授,1951年生,天津市人。1975年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同年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工作。歷任內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研究員﹑主任醫師﹑內科副主任及臨床電生理研究室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秘書、全國委員、電生理學組副組長。1990年及1996年曾赴日本大阪循環器病中心和丹麥皇家醫院進修臨床電生理?,F為心律失常診治中心主任醫師﹑教授,兼任中華心律失常雜志編輯部主任﹑編委;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理事;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畢業后一直在阜外醫院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一線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1990年以來重點從事心律失常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專長于心電生理和心臟起搏專業。熟練掌握心律失常的介入性診治技術,為國內最早開展與推廣普及射頻消融技術的骨干專家成員,對促進我國射頻消融治療技術的普及提高做出重要貢獻。多年來完成射頻消融治療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病例近萬例,特別在特發性室速與復雜疑難病例消融治療經驗方面具有較深造詣,并為阜外醫院培養了多名技術精湛的中青年專業技術骨干。在研究工作方面,作為CMB基金課題負責人完成激光治療難治性心律失常的實驗研究一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多項國家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衛生部基金項目的研究,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及阜外醫院重大科技獎各一項。發表論文60多篇,主編(合著)?介入心臟病學?與?射頻消融疑難病例的治療方法和圖譜?兩部專著,參加編寫?臨床心律失常學?和?臨床心電生理學和心臟起搏?等專著多部。...詳情
        • 張沛[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冠心病介入和心衰防治...詳情

          從業經歷
          張沛,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1989年畢業于徐州醫學院醫療系獲學士學位,1999年和2002年先后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內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0年作為訪問學者先后在美國ClevelandClinical心力衰竭診治中心和TexasHeartInstitute&SaintLuke'sEpiscopalHospital冠心病介入中心參觀學習?,F為冠心病診治中心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和心衰防治的臨床和科研工作。研究生期間,在導師楊躍進院長的指導下,在國內率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構和心衰防治的動物實驗研究,評價不同劑量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對左室重構的防治作用,發現即使是極小劑量的ACEI也有顯著的心衰治療作用,對臨床實踐具有極高的指導價值;之后又對心肌梗死后心肌間質膠原變化進行了分子生物學機制的相關研究。系列研究結果與國際前沿相接軌,多次被歐洲心臟病年會等國際高端學術機構所接受進行學術交流,并于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2002年博士畢業后留阜外醫院工作,注重臨床實踐和技術的提高。2005年作為主要執行者參與了評價新型抗血小板藥物的國際多中心PLATO試驗研究,并因此對冠心病的藥物和介入治療在認識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2006-2007年又作為主要研究者,參加了評價新型鈣拮抗劑(第四代)貝尼地平治療心絞痛的臨床觀測研究,并因工作成績出色,曾受邀前往日本進行學術交流。目前的主要臨床工作主要為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已安全、熟練和順利完成冠脈造影和支架植入近3000例,對復雜病變的處理精益求精,尤有興趣于分叉病變的雙支架植入治療,以提高病人治療的安全性。...詳情
        • 金元昊[住院醫師]

          醫生擅長

          心血管內科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鄒長虹[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和不同心肌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臟淀粉樣變性,高血壓,心房顫動,冠心病的診斷和藥物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現任職務:目前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工作。 社會任職 擔任《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志》責任編輯 科研成果 參加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國心力衰竭注冊登記研究(China-HF),負責數據庫平臺的構建及維護。參加國家“十三·五”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大專項——慢性心力衰竭長期管理研究及評價和質控體系建立,負責國家心力衰竭醫聯體建設及質控數據的管理。從事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的相關研究,在國內最早開展了有關擴張型心肌病左心室逆重構(恢復)的研究,研究結果在《美國心臟病學雜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國循環雜志》及《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志》等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 工作經歷 2014年8月-至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教育經歷 博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內科學 碩士首都醫科大學內科學 本科首都醫科大學臨床...詳情
        • 馮春蕾[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篩查,危險因素控制與綜合治療。評估心血管健康狀況,指導生活方式管理與并發癥防治。...詳情

          從業經歷
          2014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八年制,獲博士學位。于新加坡中央醫院實習。2014年起就職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2016年通過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詳情
        • 王方正[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心律失常的診治與心臟起搏、心電生理...詳情

          從業經歷
          王方正,男,心律失常中心主任醫師,教授,1940年生,安徽省六安縣人。1963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1963年至今工作于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期間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Cedars-Sinai醫學中心,電生理室訪問學者。 現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副總編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療儀器分會理事?! 氖滦难軆瓤?、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醫療、科研教學工作4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為3000余例患者植入各種類型心臟起搏器;為90余例患者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為全國近百例患者拔除心內膜電極導線,根治起搏系統感染;為2000余例患者用射頻消融治療不同類型心動過速,收到顯著效果,屬全國最大系列。承擔國家“八五”重點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基金等五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衛生部、北京市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六項。自1986年以來在國家級專業雜志發表論文115篇,著作6部。協助全國70余家醫院開展心臟起搏ICD與射頻消融手術。代表著作:1、《臨床心電生理和心臟起搏》2、《臨床心律失常學》。...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中文_日韩av无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新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99精品一级毛片
        <mark id="bdpls"></mark>
        <acronym id="bdpls"></acronym>
        <ruby id="bdpls"><option id="bdpls"></option></ruby>
        1. <strong id="bdpls"></strong>

            <track id="bdpls"><menu id="bdpls"></menu></track>

          1. <ruby id="bdpls"><table id="bdpls"></table></ruby>